王向伟最新专栏的中文翻译: 香港熟悉的活力正在回归,需趁热打铁,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地位
Reprinted from today'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08092025
香港熟悉的繁忙景象又回来了。这个夏天,内地游客正涌向各大景点,从尖沙咀海滨长廊到迪士尼乐园都人头攒动。外国游客的回归也很明显,为城市增添了国际化色彩。海外商务客也大量回流,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接连不断的展会便是明证,该中心的场地预订已排满至明年七月。
最近路过时,我被展会的多元和多样所吸引。8月26日至28日,亚洲成人博览会的横幅悬挂在主入口,随后是8月28日至29日的比特币亚洲大会。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次子埃里克·特朗普成为大会焦点,豪言比特币将在数年内涨到100万美元。他能在香港高谈阔论比特币,正是香港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中的资本主义飞地独特地位的另一明显标志。
很难想象他会在深圳或上海主持类似活动,因为中国政府对比特币的态度明显暧昧。显然,北京允许香港进行实验。
随着香港走出新冠疫情和国家安全法带来的复杂影响,这座城市在外界对其未来的担忧和对“一国两制”有效性的怀疑中努力发展。但香港尚未找到在进一步融入中国经济与保持其国际金融中心独特地位之间的恰当平衡。
与普遍看法——即香港会沦为中美竞争和对抗的无助牺牲品——相反,香港似乎正受益于其特殊的“中间地带”身份。
随着北京出台刺激经济的决策,香港股市重燃生机。据普华永道统计,今年上半年,香港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1071亿港元(约合130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七倍。普华永道预测,2025年有望成为香港四年来最活跃的IPO市场,融资额有望位居全球第一。
据信,外资正大量回流。近几个月来,多家金融公司不断扩张香港办公室,据报道,简街资本(Jane Street)正洽谈在香港中环遮打大厦再租两层楼,可能会在这栋30层大楼中将占据六层。
香港应趁热打铁,巩固其国际地位。以下是几条建议,可在北京支持下进一步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首先,香港应游说北京将香港纳入访华外国元首的行程。香港过去是外国政要访华或途经时的热门目的地,这让媒体聚焦于香港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中心。
记录显示,仅2017和2018年,来访者就包括奥地利总理库尔茨、荷兰首相吕特、新西兰总理英格利希和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然而自2019年以来,这类访问明显减少。根据政府礼宾处资料,最近两位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分别是2023年的泰国总理赛塔和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
有些读者可能会问,外国领导人,尤其是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为什么会愿意选香港作为访问的一站呢?最近几年,在海外读到的关于香港的新闻总是围绕着已关闭的《苹果日报》创始人黎智英受审或香港对流亡活动人士进行悬赏。
我认为,正因如此,香港和北京更应努力改善城市负面形象。此外,外国领导人的访问可能会对香港施加一种反向压力,促使其避免采取 可能引发负面新闻的行动。
首先,北京和香港的官员一再表示,香港应专注于经济发展和建设亚洲金融中心地位。巩固香港的国际特色,符合北京和香港双方利益。北京完全有能力影响外国元首的访问行程,现在是将香港列为优先事项的时候了。
这些领导人在港期间,媒体不可避免会报道让香港难堪的新闻, 但记者和官员可以亲身体验,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
其次,北京应考虑将香港作为其重塑国际秩序计划设立的国际和多边机构的基地。
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将加快设立发展银行和国际能源合作平台。香港应游说北京将该银行和平台设在香港,这里依然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理想之地。
北京已开始尝试沿此思路帮助香港,尽管力度不够。今年5月,北京推动30多个国家与中国一道,在香港设立以调解为基础的国际争端解决机构。
此外,香港自1991年起就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独立正式成员,但从未有机会主办这一汇聚中美等全球最有影响力领导人的峰会。
是时候让北京考虑助香港一臂之力,实现这一目标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