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伟最新专栏的中文翻译:中美虽然达成关税休战协议, 但两国经贸“重启”绝非易事
This is the translation of my commentary published today on CNA, Singapore's leading media platform
贸易战没有赢家。自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月引发与中国不断升级的贸易冲突,致使这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几乎陷入停滞以来,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
本周,在 5 月 12 日周一宣布临时贸易休战协议后,美国和中国都宣称取得了胜利,这种讽刺意味尤为明显。该协议大幅降低了双方商品的关税,为期 90 天,以缓解紧张局势。
特朗普以其特有的浮夸方式宣称胜利,吹嘘与中国 “全面重启” 关系,并暗示(但没有具体说明)中国已同意向美国企业全面开放市场。白宫发布的消息称这是一场 “历史性的贸易胜利”。
中国官方媒体和社交媒体意见领袖称赞该协议是中国的 “重大胜利”。
然而,在这些炒作和夸张之词背后,现实是这种所谓的 “重启” 绝非易事。
有限的胜利
考虑到未来中美谈判不只是限于贸易和关税, 很有可能是涉及芬太尼、半导体、稀土、TikTok、巴拿马运河港口以及可能包括台湾等问题,最终达成全面协议可能需要数月的艰难谈判。
而且这还假定不会因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或谈判进展不顺而出现进一步的反复。
迹象表明,特朗普宣称的胜利是空洞且虚假的。在迅速将关税提高到 145% 之后,他原本预计北京会首先屈服。
但他严重低估了北京的政治策略,以及北京承受短期经济困难的意愿和决心。在策略上,北京实际上采用了特朗普自己的极限施压手法,同时伴有 “战斗到底” 的强硬言辞。这种强硬态度取得了成效,最终迫使特朗普让步。而且要明确的是,特朗普先退缩了 —— 尽管目前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似乎比中国对美国征收的关税要高。
然而,中国的 “重大胜利” 更多地体现在政治和地缘政治方面,而非经济利益。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作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站出来对抗特朗普霸凌策略并获胜的国家,中国在大国博弈中确立了与美国无可争议的平等地位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将这种地位描述为 “平视世界”。这一胜利会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其作为全球南方领导者的信誉。
然而,在经济方面,中国面临着贸易战带来的日益增加的成本,尤其是在其经济面临通缩和消费者信心疲软的情况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北京愿意与华盛顿坐下来谈判。毕竟,持久的贸易战可能会复杂化甚至破坏中国提振经济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北京仍然遵循 2018 年特朗普首次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后制定的战略:斗而不破。
关税仍然很高
即使在关税下调之后,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关税仍然很高,特别是考虑到出口商的利润率通常在 10% 到 20% 之间。
修订后的 “解放日” 关税现在为 30%,低于之前的 145%。这包括对所有贸易伙伴的 10% 基准关税和 20% 的与芬太尼相关的征税。钢铁和汽车等特定行业的关税仍然存在。
根据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本周的一份研究报告,如果这种税率持续下去,可能导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 36%,中国总出口下降 5%,使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降低 1 个百分点。
但不要忘记,在特朗普开始其第二个任期之前,某些商品上已经存在的关税。总的来说,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整体关税率接近50%。
同样,中国的对等关税从 125% 降至 10%。然而,考虑到之前已有的关税,中国对美国产品的总体关税税率约为 30%。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为了推动贸易谈判取得进展,特朗普和习近平需要积极参与确定最终协议的参数。特朗普表示他可能很快会与习近平通电话,这可能会为双方共同努力达成全面贸易协议的最佳情况增添可信度。
那么问题来了, 关于特朗普所说的中国准备如何向美国企业开放?以及美国准备如何做出对等的让步?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有几个可以采取的步骤来减少贸易不平衡,这是两国之间紧张关系的一个主要根源。
首先,北京准备大幅增加对美国农产品和能源的购买,以减少贸易逆差。其次,它可以采取措施限制对美国的出口,随着出口商将业务拓展到其他市场,这种趋势已经出现。第三,北京可以继续增加其持有的美国国债 —— 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持有国,持有 7840 亿美元。第四,北京可以鼓励更多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
然而,这又产生更多疑问,美国能向中国提供哪些让步作为回报呢?
美国能否放宽对包括半导体在内的高科技产品的管制?即使中国公司希望在美国投资,在连中国产大蒜都被视为国家安全威胁的情况下,中国投资会受到欢迎吗?
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绝非易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