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伟最新专栏中文翻译:重新唤起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的热情,首先从香港富豪开始。 谈到投资中国,许多国际投资者会像 45 年前一样,向香港的商界领袖看齐。
This is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my latest column
中国最高领导人本月中旬将召开一次拖延已久的关键会议,讨论新的增长模式,并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指明一条更清晰的发展道路。
但是,即使距离这次全会的召开仅剩下两周的时间,人们却很难看到清晰的前景。对于这次全会的预期,乐观派和悲观派各说各话。 这次全会的结果可能会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国内媒体大肆渲染中国追求 "高质量发展 "和 "高水平开放 "的决心--这是习近平主席最喜欢使用的口头禅,试图让人们对定于 7 月 15 日至 18 日召开的全会上可能出台重大政策举措抱有更大的期望。
在最近对澳大利亚的访问中,李强总理向当地企业家表示,中国正在规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的重大措施,中国的投资环境将变得更好。
但是,国内外的投资者和企业家们在过去四年中听到了太多这些冠冕堂皇的口号,却看不到促进民营经济和市场作用的实际举措,因此他们仍然非常悲观。
最近,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论坛之一 "陆家嘴论坛 "上,中国主要的金融监管负责人在发言中竭力描绘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美好前景,但投资者不为所动。论坛结束后数日内,内地和香港股市纷纷下跌。
如何恢复投资者的信心,让国际投资界再次接受中国经济持续崛起的前景,应该成为中国领导人在即将召开的全会及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继三年的 "动态清零 "疫情管控之后,中国在2022年底突然解除了自我封闭,并加大努力吸引外资,为外国投资者铺上了红地毯。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和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最近的访问中受到明星般的接待。
然而,全球投资界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负面的,一些投资者认为中国 "不可投资"。在今年前五个月中,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了 28.2%,已连续 12 个月下降。
显然,中国需要更多努力提高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以促进经济增长。
我这里有一个想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说服海外投资者,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那就是充分调动香港商界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独特优势和国际影响力,扩大开放。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港商率先到内地投资,创造了许多 "第一",包括第一家合资企业和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人才、技术和专业知识。
此外,他们的引领作用和成功经验极大地鼓舞国际投资者选择中国作为他们最喜爱的投资目的地。港商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截至 2022 年底,经香港流入内地的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 1.57 万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近 59%。
更重要的是,香港商界领袖成为邓小平和其他领导人的亲密顾问,他们在如何确保香港在 1997 年顺利回归中国、如何在国内推进经济改革、如何扩大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智慧。
邓小平与许多商界领袖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定期邀请他们到北京进行长时间的私人会晤。这些商界巨头包括包玉刚、霍英东、李嘉诚和著名小说家、《明报》创始人查良镛。官方媒体对他们也是大加赞扬。
可以理解的是,随着大陆经济的崛起,香港的重要性逐渐减弱。但是糟糕的是,在过去 10 年里,人们对其中一些商界领袖的看法变得非常负面,部分原因是香港的政治纷争,部分原因是内地意识形态的转变。还有就是这些商界领袖已不再享有与中国领导层密切接触的机会。
例如,李嘉诚是香港最著名的富豪,曾因其远见卓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而被交口称誉为 "超人",但他近几年却面临着来自内地社交媒体平台的猛烈抨击,尤其是在 2019 年席卷香港的暴力抗议活动期间。
在香港努力从三年的 疫情管控后寻求反弹并应对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之际,另一位知名富豪陈启宗则公开表示,对大多数公司来说,现在是“保命和保本”的时候,而不是发展: "已知和未知的风险太多,根本无法采取积极扩张的姿态"。
可以肯定的是,香港商界普遍赞同陈的观点。
这一点应该引起中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李嘉诚和陈启宗等人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香港本地,而是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国际投资者在投资中国时都会以他们为榜样。如果他们建议谨慎行事,国际商界就会更加谨慎。
要扭转全球投资界的情绪,中国领导层首先应像在 45 年前所做的那样,更加努力地重新激发香港商界领袖对内地投资的兴趣和热情。
完
黔驴技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