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伟最新专栏的中文翻译:23条立法后,香港媒体还可以批评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吗?
This is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my latest column.
在西方命理学中,23 是一个幸运数字,其主题与转变、进步、和谐和好事成双有关。也有人经常提到所谓 "23 之谜 "的概念,这个概念已经被书籍、电影和阴谋论所普及。根据我在谷歌上对这一主题的粗略搜索,这一数字很可能代表一个更大的象征,隐藏着深不可测隐藏的意义。
有一点可以肯定:数字 23 确实对香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3 月 19 日,香港立法会全票通过根据香港《基本法》第 23 条制定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
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该法将于 3 月 23 日刊宪生效。他是3月5日在北京列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会后火速返回香港, 决定快速推进这项被搁置了二十多年的宪法授权本地立法。
他在全国人大列席证上的号码为 0023, 是人大随机分配还是有意为之,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在香港这个仍然迷信数字的现代城市中,"23 "无疑具有了新的意义。
23 条立法的影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全国人大于 2020 年 6 月在香港直接实施国家安全法,已经在外国企业中引起了广泛的恐慌,这些企业的高管担心香港可能会失去自由。
而本地《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更为全面,旨在填补北京实施的国家安全法的空白,该法只涵盖四个类别:分裂国家、颠覆、恐怖主义和勾结外国势力。香港的本地立法还将涵盖叛国、窃取国家机密或间谍活动,以及在香港活动的外国政治团体和组织。
《条例》是在中央政府将重心转向加强大陆国家安全的大背景下迅速生效的。 在大陆,当局对某些外国企业进行了突击搜查,其中包括咨询公司和尽职调查公司,当局认为这些公司可能参与了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
李家超表示,《条例》符合国际惯例,保护权利和自由。但香港的许多人和机构仍对此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外资银行、对冲基金、研究公司和媒体。
作为一名在香港工作了 30 年、目前在浸会大学教书的新闻人,我和大家一样,对香港传媒业的未来感到担忧。诚然,香港传媒自由放纵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有些人对香港媒体的前途感到失望和迷茫,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拒绝放弃。以香港为家的新闻记者不应自己吓唬自己。相反,他们应该监督香港和中央政府履行承诺,继续开展正常的、以事实为基础的报道活动。
我理解有些人对香港媒体和香港人能否让北京兑现承诺所持的怀疑态度,而且北京过去的记录也不是什么好兆头。但是,如果我们新闻人不努力捍卫我们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条例》似乎为香港媒体的运作设定了狭窄的范围。然而,记者应继续其正常的以事实为基础的报道活动,以测试界限。
一个试金石是,香港媒体今后能否继续批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府甚至香港政府。最近有不少香港記者和我的學生都问我這個問題。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香港媒体行使其监督权,调查和报道政府的越权行为,并让官员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对于提高香港治理体系的问责性至关重要。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可能是香港媒体对中国大陆政治的报道。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一国两制 "构想的缔造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曾对来访的香港人士说,1997 年香港回归后,将允许香港人批评中国共产党,批评中央政府,只要他们热爱祖国和香港,就应被视为 "爱国者"。
即使两部国家安全法已经生效,邓小平的话在 40 多年后的今天仍掷地有声。香港人,尤其是媒体,应该被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包括批评中国共产党,只要他们的批评是公正的、以事实为基础的,就不该担心遭到报复,甚至更糟的下场。激烈的批评者往往是希望香港和中国大陆进步的爱国者。
香港领导人多次表示,23条立法可以使香港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全力聚焦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香港要重振雄风,恢复对亚洲金融中心的信心,就需要全球人才。然而,由于有关香港的负面报道持续不断,许多这样的人才一直犹豫不决。
一个充满活力的媒体行业有助于那些考虑来香港投资创业的人士减轻忧虑,并为 "一国两制 "依然存在树立一个亟需的榜样。
完